上一页|1|
/1页

主题:没有一个证,就敢卖房,和”面孔公社“情况相似

发表于2012-11-27

“面孔公社 ”仅一证就敢售楼

竟用土地批复当“面子”

  “金九银十”楼市的季节即将来临,房地产市场在刚性需求的刺激下日渐升温,来售楼部咨询的购房者越来越多。目前地产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隐患,国家对房产调控政策还是三令五申绝不放松。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依旧有一些开发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条件下而“顶风作案”违规销售。相关职能部门却视若罔闻,甚至为非法建设一路“开绿灯”充当保护伞。

  近日,有购房者给本报反映:去年12月,在陕西新福兴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面孔公社”项目购买了一套两居室房子,房屋销售单价5200多元。一直以来,楼盘的证件问题让人头疼,开盘时间也是遥遥无期不能确定,项目的工程进度比较缓慢,连个大坑都没有见到,不知何时才能交房?目前楼市还不是很稳定,开发商没有啥地产开发经验,之前还出过很多事情,对这个楼盘越来越没信心了,不知道经济实力到底如何,缴纳的购房款是否会打水漂呢?

楼盘热销在售房源寥寥无几

  8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二环与朱宏路十字向南500米的面孔公社销售。进入装修奢华的销售部,有不少购房者在向置业顾问咨询房屋信息,前台有几个置业顾问在闲聊。记者在大厅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墙上有悬挂销售证件的公示牌,也未发现放置一房一价的销售手册,只有在大厅摆有楼盘的沙盘和部分户型的结构展示。

  一位易居代理公司姓王的置业顾问给记者介绍,目前在售的是10号楼,整栋楼300余户只剩下不足30户了,房屋均价在5200元每平米,三室的房子已经没有了,如果购买就要赶快,后面的楼开盘肯定要加价,能够在三天之内交齐首付款就可以优惠一个点位。该楼属于商品房证件没有问题,估计手续明年之内会办理完,2014年底肯定能交房。

  随后,置业顾问根据记者的建议,选择了10号楼1单元11805户两室一厅的房子。房屋建筑面积89平米,单价为5427元每平米,总价为483003元。三天交首付款,总价优惠到478173元,首付款需要198173元,月供为2072元。她还告诉记者,要买此房必须马上缴纳定金1万元,否则房源就会被其他人捷足先登。

土地批复当证件查阅没人在

  当记者询问楼盘的证件情况时,置业顾问回答:目前只有一个“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已经转让,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土地批复”,完全不用担心证件问题,肯定会有房住。当记者提出要看看楼盘证件时,置业顾问解释说:销售后台没有在没办法看,就是复印件也拿不出来,销售后台已经休假一个星期了,要看证件要等人回来才行,现在谁也没办法。

  记者问:“现场有啥东西可以证明楼盘的情况,目前项目进展如何?”置业顾问无奈告诉记者,只能带记者去后面的施工工地看看。于是,记者跟随置业顾问来到售楼的后面施工现场。在工地现场一片狼藉,除了摆放着几台挖掘机之外,没有看见施工人员在作业,在售楼北侧有一个深一米左右的大坑,其他地方没有丝毫施工的痕迹。置业顾问指着大坑告诉记者,这就是在建的10号楼,其他的还没有动工。南面远处围墙外有几栋在建的楼是给村民的安置楼,马路的正营业的市场是该项目的二期。

  当记者表明身份要采访销售经理时,置业顾问称:销售经理没在不能接受采访,啥时回来也不清楚,证件也没办法给提供。出于无奈,记者只好留下了联络电话,让置业顾问代为转达,截止记者发稿前,也没有见到开发商陕西新福兴房地产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与报社联系。

  违规预售将处销售额3%至10%的罚款

  针孔公社这种违法销售行为,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的王大江律师。王律师指出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商品房必须办理齐全“五证”才能出售,在办理完毕“四证”并且符合法律规定才能予以办理预售证,也只有办理完毕预售证后开发商才可以销售商品房。没有预售证的行为属于违规出售,会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对于购买无预售证的购房者来说,如果开发商在售楼时存在故意隐瞒未取得预售证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预售证的,购房者可请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外并要求赔付不超过一倍以内的购房款及利息,否则购房者只能要求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在此,王律师建议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对五证进行核对,如果遇到了无证预售的行为可以采取向房产部门投诉或者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家对于楼盘未取得合法证件就公开销售的行为是严令禁止的,购房者与开发商所签订的内部认购协议应属无效。购房者如果购买了五证不全的房子,就会出现交房期限无限延长、难以办理房屋产权证书、开发商携款潜逃难以维权的状况。根据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2012年2月21日对外公布的十项类别、129项涉及商品房销售的执法依据、程序及标准,陕西新福兴房地产公司这样擅自预售商品房的项目将被处销售价款3%至10%罚款。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此楼盘已经公开销售一年有余,还经常在媒体上大肆宣传,可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却能做到视而不见,并未进行公开处理。对此,本报将会继续跟踪报道。


发表于2012-12-03

没有证

发表于2012-12-03

没有证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