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红会谈重查郭美美事件:要算清账否则难翻身 红会自查郭美美能否"刮骨疗毒"

发表于2013-04-27

 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称将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要把账算清楚否则红会很难再翻身”。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表示,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并邀请社会公众同步参与。昨天,王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账算清楚,否则红会很难再翻身。目前,红会已表示愿意这次调查。

  

  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于5月中下旬,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并邀请社会公众同步参与。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社监委内部已经对重查郭美美案达成初步共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表示愿意这次调查。

  这是事件初始时南方周末理清的脉络图


郭美美事件需不需要重新调查?这是一个没有疑问的问题。2011年6月,一个女子莫名其妙地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认证身份,在微博上炫耀其奢华生活。此举引发舆论哗然,要求红会公布民众捐款去向的呼声此起彼伏。此后,红会正式发布了一份耗时颇久的调查报告,宣称郭美美与红会、商红会没有任何关系,其炫耀的财富与红会、公众捐款和项目资金没有任何关系。两个“没有任何关系”,似乎宣告了公众此前的一系列质疑都毫无根据。然而人心确乎并不掌握在红会手里,你说没关系,可公众并没有准备好要原谅你。

此后的一段日子,公众的捐助热情深受影响。有关方面解释说,这是因为此前汶川地震拉高了捐款的基数,言下之意,郭美美事件似乎并没有影响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又是一年多过去了,按照遗忘的规律,公众应该是早已忘掉了红会的种种“不好”。但是,此次四川地震成为检验公众记性的试金石,红会在微博上号召大家捐款被“起哄”,按照红会社监委的说法,公众的质疑中还包括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事件。早应该认识到,什么叫做民心不可欺。当奶粉行业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公众的安全诉求不当一回事,民众的回应是,宁肯买高价的洋品牌,也不扫一眼那些所谓的“民族品牌”。

慈善也一样,公众并不会泯灭相濡以沫的慈善热情,他们可以选择直接捐物,也可以选择将资金捐给某些民间基金,对于自诩正统者,民众可以选择冷眼观望。你伤害了我,却打算一笑而过。你自己说“没有任何关系”,可公众并没有打算对你说“没关系”。现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还不晚,现在发觉当初的调查结论没有服众同样也不晚。重启对郭美美事件的调查,是归还一笔对公众的欠账,利息其实每一天都在支付,越晚归还公信力的消失就只能越严重。这一次,由相对超脱和独立的红会社监委来主持,比红会自己出面更合适。

不过,社监委的超脱也只能是相对的。既然重启郭美美事件调查的建议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出,并且是多次提出,为什么直到在此次地震中再次撞上南墙,这些建议才成为现实?到底需要谁的批准,如果宣称自己是第三方独立监督机构的社监委,还需要唯被监督者的马首是瞻,那么这种第三方独立性就是一句空谈。因为遭到质疑,所以要重启郭美美事件调查。如果不调查,红会的声誉就很难恢复。这样的表述,似乎将重查郭美美事件当作了换取红会名声的一个砝码。如前所讲,这是还账,不是交换的筹码。何况,以恢复声誉为目标的调查,能够调查出所谓的真相吗?

冰冻三尺,哪里是一日之寒?郭美美事件不过是压死骆驼的那一根最后的稻草,郭美美事件有必要重查,但是那种以为重查之后就会马上恢复红会声誉的想法,实在是过于简单和功利了。慈善事业必须做成“玻璃口袋”,一分一毫都应当清清白白公之于众。长期生活在权力的荫护之下,一些公立慈善机构化习俗早已成为举手投足的惯性。正是这些惯性,导致了公信力长期不断地流失,一直到一个女子不经意的一次浅薄,让一切都变得不可收拾。红会的自我救赎,需要断腕的勇气,也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细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红会需要以真改革去疗伤,以新面目慢慢求得公众的谅解。

发表于2013-04-27

然不清的事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