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地产商们 请笑一笑

发表于2005-07-07
房地产商们 请笑一笑
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 


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听,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美国人听,他会笑一次——你一讲他就笑了,因为他一听就懂了。 


可是,你把笑话讲给犹太人听,他根本不笑。他会说:“那是老掉牙的笑话了,再说,你都讲错了。” 


之所以由这个故事开始本文,是因为最近地产界里,气氛比较紧张,很多地产大腕们,即使听到笑话的时候,反应也变得不是那么正常。因此这里想和大家一起说说笑话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犹太人那样的听众不会有人喜欢,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反应更像美国人。


然而,实际所见,总有不少人象犹太人。他们对于听到的不利信息,往往根据过去五六年地产好景的经验来做出判断,一口一个“还有二十年好景”,非常严肃地对别人说“我不敢说你错了,但是你的依据是不对的!”


他们缺乏笑的心情,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比所有人都聪明。例如,他们有一个由美国中学经济教科书上面得来的雄辩理由,“只要决定房地产行业周期的关键要素——市场供求不发生明显逆转,房地产周期便难言见顶。”


其实这个判断是需要一系列缺省前提支持方可成立的。


因为内地决定房地产行业周期的关键要素,肯定不仅仅是市场供求,至少还有经济周期。而内地的经济周期,又经常收到政策措施的强力影响,因此如果政府要急刹车,那就什么市场供求的规律都会打乱。


最简单来说,当金融风险积累到政府觉得难以承受的时候,自然会提高银行利率以及限制房贷。同样是一个笑话,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说出来,效果也不会一样,大家不妨多耐心地听听对方说什么。特别是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话,这个时候还是多听为好。一个不会笑,不愿意笑,不愿意考虑周围各类人因素的房地产商,日子可能以后是不会好过的。


当然,大多数安心做自己生意的房地产商们,还是表现得象英国人。第一次听到笑话的时候,会做出反应以配合现场气氛嘛。


例如,冯仑在西安提到的“布拉格习惯投降论”,就有点陪着大家把笑话坚持到底的黑色幽默味道。同样,分析师张宇跳将出来,点破三重关系博弈(见本期本版专稿)也很必要。他相当于是解释笑话的人,提醒大家,这是骂你,别不当回事。所以也有很多地产商闻风而至,希望他说得再清楚一点。这类英国人式地产商其实挺好,有助于听众和说者共同培养幽默感。 这让我想起维珍集团那个上天入地的理查德布兰森提到的座右铭:要想生存,你就得出点洋相。


比较特别的是,可能比例最大的一群听众,都会是觉得自己象美国人。哪怕他们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房地产市场艰难的时节,也没有逆水行舟的经验。他们会第一时间笑的原因,是觉得,哪怕行业再不好,但是我的项目能够卖,那调控就和我没有关系!理论上,我们都知道,行业系统风险不可能有人独善其身,下冰雹的时候只打旁边的车不打你的车的概率也很小。但是说实话,一个人觉得自己很聪明,比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笑话的时候,你是很难直接说服他的。这类不理会大势只相信自己的人,真正未来是否可以笑得到最后,我多少有点怀疑。


现实中,有地产商告诉我,他决定表现得像德国人。因为德国人和美国人第一次的笑的差别,地球人可以分辨出来。不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换个角度来想,既然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聪明人不愿意解释笑话(因为怕解释了听众没有反应,那就无趣了),而越来越多的听众又怕别人不知道他听得懂,会笑个没完没了,所以,精明的发展商大可以假装是德国人,甚至不用礼貌地笑第二次。但是可以非常实际地马上在公司里面调整业务控制风险保证现金流,这样可以笑到最后。听上去,还真像是这么一回事。
(zhuan
转载
发表于2006-12-05
我见过的最好的帖子了,谢谢楼主
好贴子哦,大家不顶说不过去
要顶的啊,楼主辛苦了,谢谢
我z喜欢,请大家鼓掌支持,谢谢
发表于2007-02-15
呵呵,看大家评论如何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