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买房,多得优惠未必是福

发表于2007-02-19
本报有关买房故事的“热线征集令”发出几天,读者响应热烈,不少读者打来热线讲述自己或身边朋友的购房故事,在这些购房人中,有的很冲动,有的因贪“优惠”被开发商欺骗,当然也不乏把买房当大事的心中有数者。 
 
 都是“绷面子”惹的祸


“帅哥,帅哥来了?”眼尖的小莉压低声音,几个在总台轮候的销售小姐赶紧向门口打望。帅哥大概二十七、八岁,西装笔挺,黛青花纹的领带,皮鞋纤尘不染,人帅还气质不凡,加上手里硕大的公文包,一切显示“金领”莅临。尾随的一位“眼哥”,亦步亦趋,口中念念有词。我的好友、销售小姐王兴描述起当时的情景。

 
 
 
 

“眼哥”从广州房地产讲到北京房地产,从成都清华坊讲到香槟广场,俨然是房产通。围着沙盘,“眼哥”每推一推眼镜,就会冒出一个刁难问题,问得王兴心里直打鼓。帅哥并不太看沙盘也不太听介绍,只顾对付不断打进来的电话。“陈总,项目倒是可以,就是在三环,价格贵,不划算!”“眼哥”甩来一句。“钱不是问题,只要房子好就行!”陈总声音不大但有老板气度。


第三天,两人又来了。“主推的户型有哪些?目前我一个人住。”陈总问。项目当时有70平方米的套二,100平方米、130平方米的套三,王兴从一个人居住和房价两方面考虑,推荐了70平方米的套二,话音刚落,陈总皱了皱眉头。“太小了,我们兄弟去陈总家耍,转得开身嗦?”“眼哥”很醒眼地赶紧说。“大点好,窝起人没精神,还不如不买。”陈总很有派头。下定金,办手续,基本没涉及生活配套等问题,王兴就拿下了这个总价接近50万元的单子。


大半年过去,王兴接到银行的委托催款单,几位业主已有近半年时间没交银行按揭款了,如果再不补缴,银行将对物业进行拍卖。催款单上赫然写着陈总的名字。王兴通过调查才知,陈总自己开IT公司,前一段业务上受了损失,资金状况很糟糕,每月两千多元的按揭都负担不起了。“如果当初他买70平方米的套二,按揭压力会小很多,出租也容易,以房养房,完全能渡过难关。”王兴感叹,宽敞新房成了“大包袱”。


“定位”买房,冷静“谈判”


谁也没想到,小云两口子昨晚去看房,今早就“下定”了,90多平方米,总价40多万元。一拨朋友在“杀人”游戏正式开始以前,先被他俩“杀”得人仰马翻。大约10秒的沉寂之后,“冲动啊!”“昨天晚上不是还下雨吗,你们俩被雨淋昏了嗦!”“是不是偷偷摸中了500万!”……


小云夫妇结婚6年了,两家老人渐渐按捺不住,旁敲侧击地念叨“抱孙子”的事,而7、8年的工作,小两口也有了一些积蓄,于是打起了买第二套房的主意。“虽然我们买房前后不到一天,看似很冲动,其实很理智,我们对房子的定位很清楚。”半年以来,两人看报纸广告,打听项目的情况,偶尔还去销售现场和工地瞅一下,一来二去,心目中的“家”有了清晰的轮廓:东门或者南门的二环以内,100平方米的套三,首付不能超过12万元,月供绝不能超过2500元,生活方面要有基本的配套设施,比如菜市、超市,另外,幼儿园和小学也是一定要考虑的。因为对“新家”定位明确,那天小两口同时被一个项目的报纸广告吸引,当晚就冒雨夜探售楼部。项目紧邻的主街上果然有好又多、菜市场、药店,项目不完全临街,背后有一片幽静的生活小区,小区内还有一个幼儿园。“在进售楼部以前,我们对周边的大环境已基本掌握。”小云一副行家的口气。


与建筑专业的出身有关,小两口一直对户型有较高的要求,男主人特别给大家支招,从建筑学来看,100平方米可以做出布局非常合理的套三,同等情况下,选择120或者130平方米的套三就不经济;如果地段远房子单价即使稍低,综合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不划算。交通和时间,也是两人一直要把“窝”圈定在二环路以内的重要原因。


“心定下来了,就要沉住气,去和销售人员谈判了。一般销售人员手中都会有一定的优惠权限,我们不是急迫要买,也表示出购买诚意,销售人员为促成交易,就没有收我们房子朝向上的价格增额——每平方米有100元。”听完小云的买房秘诀,朋友中没买房的都纷纷聘请小云当“特别买房顾问”。


多得“6个点”优惠,全家不宁


一提起优惠,老黄就直摇头,就是“6个点”的优惠,闹得他一家不得太平。27岁的小儿子要结婚,亲家没别的要求,就希望小两口有稳定的住处,这也是老黄的心愿。两个月前,全家开始看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房价比预期超出很多,而大开发商大项目多在三环周围。家庭会议决定,只要靠近城区,价格便宜,也可考虑小开发商的项目。经过第二轮艰苦搜索,城东偏北方向一个项目被锁定。


尽管是周末,售楼部的人还是不多,销售吴小姐“叔叔阿姨”叫得亲切。“您是给儿子买婚房,从经济适用考虑,建议您买80多平方米的套二,总价也就30多万元。”吴小姐非常诚恳,“目前我们正在答谢客户,各项优惠活动非常实惠。”老黄了解到,最大的优惠是,如果一次性付款可以享受6个点的优惠,以35万计,就是2万多块,同时赠送1年的物管费。


虽说老黄做点小生意,手头有些积蓄,但30多万元还得筹措。双方最后达成一次性付清房款及逾期付款承担违约责任的协议。“天不遂人愿”,老黄的母亲得了重病,儿子买房只能按揭。可开发商坚决拒绝,还表示不能按约定交付剩余房款,老黄就得自动放弃已付的8万元和对商品房的权利。一家人都傻眼了。被逼无奈,老黄找到律师,律师从老黄的讲述中捕捉到一个关键细节,开发商曾提出“本商品房不得再申请抵押。”律师随即展开调查,在备案的商品房合同库中根本没有老黄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而与老黄所购商品房栋数和楼号相吻合的已备案商品房预售合同的买受人为赵先生,该商品房交易由中国银行某支行提供20年八成贷款,这一备案至今有效。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