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二次房改:不求"居者有其产"但求"居者有其屋"

发表于2010-06-23

到2030年中国基本上完成工业化的时候,在15亿人口中将有12亿城市人口,城市化率超过80%。目前如果不算进城打工的农民,真正的城市人口只有4.5亿,因此在未来20年将有接近8亿人要进城,是目前城市人口的两倍,而同期的经济总规模也将增长13倍,但是同期内的城市土地可供量仅能增长48%,所以在有限土地供给背景下的城市化加速与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是导致地价与房价加快增长的根本原因。

发表于2010-06-23
房价上涨与地产商“捂地”行为有关,但是捂地行为是建筑在土地供给长期短缺的基础上,地产商正是由于清楚地看到了土地的长期稀缺性,才敢出巨资大量囤积土地。未来20年中国的非农土地供给只有2000多万亩,每年也就100多万亩,分配到中国的几百个大城市,每个城市每年也就数千亩,其中的大部分还要用到工、商、医疗、文教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能分配给房地产业的还能有多少呢?土地短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捂地造成的,长期来看,我国房价上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发表于2010-06-23

工业化先行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房地产业从始至终都是经济增长中的支柱产业,而且是国民最重要的财产形式。房地产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财富形态中,一般都会占到2/3以上的比重,所以鼓励居民买房和鼓励居民用房产形式进行财富积累,是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必要的经济政策。如果本国的富裕居民已经创造出了庞大的货币财富,又不允许他们于房地产这个社会最大的财富蓄积池,那让他们把钱用到何处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发表于2010-06-23

一、地价上涨压力是个长期问题

“新国十条”出台后各方评论众说纷纭。本轮以打压楼市价格为目的的房地产调控与2005年的那次会否一样——以无果而终走到了尽头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笔者认为,政策的有效性往往是由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条件决定的。并不是政策越严厉就离政策目标越接近,反而可能是南辕北辙。

发表于2010-06-23

经济增长是一个财富创造的过程,人类所创造出的财富可以分成商品与货币两方面,从商品角度看就是财富的供给,从货币角度看就是财富的需求。如果在单位土地上所能创造的财富不断增长,对单位土地的货币需求就会不断增长,单位土地的价值也就会随其增长,这就是地价上涨的机理。由此看,是因为在有限土地上连续的经济增长引起了地价上涨,所以单位土地产出率的增长率,就应当是地价增长率的指数。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