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六大装修"猫腻"及破解之道

发表于2007-04-02
陷阱一:免费设计

案例:某装饰公司推出“免费设计”的优惠服务,急着装修的李女士赶紧预缴了2000元定金。在签订合同时,她突然发现对方报价偏高,由于已交了高额定金,所以她不得不签下合同。

解析:设计作为装修工程中重要的知识产权绝不会不收费,装修公司即使口头承诺免费,其实必定会在以后的装修施工中补回来。 

防范:消费者千万不可被装饰公司所谓的免费设计蒙骗,要留意对方是否急于签单,故意把工程量计算偏低,甚至遗漏计算项目,并且不向客户详细介绍工艺做法和质量标准。
发表于2007-04-02
案例:林先生刚买了一套现房,碰巧附近的一家装饰公司正搞促销,推出七折优惠。在对方出具的施工预算单上,他看到罗列的各项价格都很“诱人”,结果装修完一比较,价格比别人高出了1/3。

解析:多数消费者对家装工艺不是很了解,仅单纯以装饰公司报价的高低作选择,一些装修公司在做预算时有意省去一些项目,以低价为诱饵引消费者上钩,当工程开始后不断增项追加预算。 

防范:消费者应避免盲目地选择促销活动,在咨询中仔细了解打折促销的条件和要求,多列几个假设条件,合理比较各公司的促销价格,再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施工要求,选择对装修最有利的方案。
发表于2007-04-02
案例:赵先生与某家装公司签订的协议里的红榉夹板,每张约50元左右。在施工中,却被该公司人员偷偷换成外观与之差不多的人造红榉夹板,每张仅20元左右,价格相差超过一倍以上。

解析:虽然在合同上和报价单上有注明各种用料,但一些装修公司或工头经常利用业主工作忙、无法全天候监工,把劣质材料改头换面来个以假乱真,或故意要业主买昂贵材料,然后调包卖掉,自己再以劣质品冒充,尤其隐藏在墙壁内的水电材料,更不易被发觉。 

防范:材料进场的时候,最好要自己亲自到场,带上合同和报价单,并请懂行的人或监理到场一起验收。并在合同签订时规定,对方进任何一种材料需提前通知,否则出现问题及误工由其负责。
发表于2007-04-02
案例:房子装修不到半年,孙小姐家中客厅的南墙就发生漏电情况,把家人吓了一大跳。原来在装修时,负责的装饰公司为了省钱省时,在墙壁里直接拉电线,并没有按规定套上PVC管绝缘。

解析:如上下水电管改造、防水防漏工程、强电弱电改造、空调管道等工程,短期内很难看出问题,时间一长,毛病就会暴露出来。此外,墙漆涂刷的次数和刮腻子的工序在装修中也常常被简化,尽管装修完时还看不出差别,可时间一长,墙面容易起鼓不平或者出现裂缝。 

防范:首先要选择具有合法营业执照,具备装饰装修资质证书,有固定办公经营场所和固定的施工队伍,信誉有保证的装修企业。在装修合同里,最好附上详细的材料设备表以及注明工序流程,并对其中违约责任有个明确的规定。
发表于2007-04-02
案例:陈先生找了某装饰工程公司采取半包工包料装修新房,工程造价48000元。签约后,陈先生即支付了大部分装修款,装修公司花了两个月才安装水电、做了泥水,当陈先生再次打电话催促赶工时,却意外发现对方已经人去楼空。 

解析:签合同的时候最好通过钱来限制装修队伍,这已被多次验证是最有效的。如果刚开始就支付了大部分款项,哪怕不出现“携款潜逃”,也容易给监工造成被动局面。

防范:选择诚信的家装公司和合理付款方式,按照工程进度分期付款,最好不要提前支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12315投诉,若有可能可请银行充当家装工程中间收款人的角色。
发表于2009-09-05
严重支持 6^k''emh9m 六大装修"猫腻"及破解之道
发表于2011-03-21
上一页|1|
/1页